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的保护肾脏机理
该类药能通过两种效应延缓肾损害进展,即血液动力学效应及非血液动力学效应。血液动力学效应是指改善肾小球内“三高”(高压、高灌注及高滤过)而发挥的效应:
① ACEI能从血管阻力及血容量两方面有效地降低系统高血压,系统高血压降低即能间接改善肾小球内“三高”。
② ACEI还能扩张肾小球出、入球小动脉,且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强于扩张入球小动脉,故又能直接使肾小球内“三高” 降低。
应用ACEI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的注意事项
肾功能不全病人,当血清肌酐(SCr)﹤265~354μmol/L(3~4mg/dl)时可应用ACEI降血压及保护肾功能,但是必须密切监测血钾及SCr。用ACEI后由于醛固酮生成减少,血钾可能增高,加之肾功能不全肾脏排钾障碍,故易发生高血钾症;另外,用ACEI后,正如前叙,由于其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强于扩张入球小动脉,肾小球滤过率会减低,对已经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的病人,SCr即会增高。所以,用药后、尤其用药初必须认真监测血钾及SCr变化。
一旦出现SCr增高,还需认真区分其为正常或异常反应:若增幅不超过50%,且不停药能在两周内复原者,为正常药物反应,不应停用ACEI;但是,如果SCr增幅超过50%,或绝对值超过133μmol/L(1.5mg/dl),服药两周未见下降时,即为异常药物反应,应及时停用ACEI。此异常反应往往出现在肾脏缺血时(如肾脏病人过度利尿导致脱水,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有效血容量不足,并发冠心病心衰左心博出量减少等),由于肾脏血流灌注减少,为维持足够肾小球滤过率,就必须使出球小动脉收缩,该处血管收缩主要靠AⅡ发挥作用,用ACEI后,AⅡ生成减少,出球小动脉扩张,破坏了这一代偿机制,肾小球滤过率即显著下降,SCr明显升高。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的这一异常反应,在及时停用ACEI后一般均可恢复。当SCr恢复至原水平,且肾缺血也被纠正后,为控制系统高血压及保护肾脏仍可再用ACEI。
肾功能不全严重至SCr﹥354μmol/L(4mg/dl)时应禁用ACEI。因为此时残存肾小球已甚少,高滤过已是其必不可缺的代偿机制,ACEI破坏此代偿SCr就必将迅速升高;而且,肾功能损害至如此严重时,用ACEI也极易诱发高血钾。当然,如果病人已发展至终末肾衰竭进入透析后,为了控制高血压又可应用ACEI,因为,此时已无必要再担心ACEI对残存肾小球的不良影响,而且高血钾症也很易被透析防治。
应用ACEI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具体选药原则
ACEI类药物现有20余种,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应如何选用?有两条原则可供参考:
①应选用对肾组织渗透力高的药物,如苯那普利(benazepril)及雷米普利(ramipril)。对肾组织渗透力高才能最有效地抑制肾脏局部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(RAS),发挥最大治疗效益。
②宜选择肾脏及肾外双通道排泄的药物。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常有肾功能不全,此时药物若仅能从肾脏排泄则易蓄积而增加副作用,故宜选用双通道(如肾脏及肝胆)排泄者。ACEI中福辛普利(fosinopril)从胆汁排泄量最大,肾功能衰竭也毋需调整剂量,而苯那普利及雷米普利也能部分从胆汁排泄,肌酐清除率﹤30ml/min才需减量,均为较好的双通道排泄药物。
服用方法:
详见药物说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