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方法:
针刺方法:取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阴陵泉、内关、三阴交,以此组穴为主穴,并辨证采取相应的补泻手法及配合他穴。
操作:皮肤常规消毒后,用1.5寸毫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,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,疗程间休息2天,视情况轻重可增加疗程。
高血压病为内科常见病之一,以血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,多因情志不遂、肾阴亏虚、肝阳上亢而致。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属木,赖肾水以涵养,若肾阴不足,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;或因肝郁化火、肝火内炽,甚则肝风内动以致风火相煽,故有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之说。肝阳亢盛,易于夹痰上扰,故朱丹溪说“无痰不作眩”。
由于肾藏元阴元阳,二者互相依存,阳病可以损阴、阴病可以及阳,最后导致肾阴虚或阴阳两虚,故利用五腧穴的特性及“阴阳互根,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”的理论选取手足肘膝关节以下的七个穴位以调和气血、通经活络、清热开窍,以期达到阴平阳秘,则诸症自愈。
且此治疗方法的穴位均在四肢,操作简便,患者易于接受,又无损伤内脏之忧,值得推广。